彰显家国情怀 书写柳州传奇——浅评广播剧《实业报国》
广播剧《实业报国》 2023-05-17 18:37 《在柳州》APP

  在20世纪80年代,广播剧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对日益更新的社会变革,中国新一代广播剧的创作者直面生活、扎根人民,将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安放在时代浪潮中,塑造了许多具有梦想追求、责任担当的时代人物形象。

扫一扫海报上方二维码,可收听广播剧《实业报国》全部音频
扫一扫海报上方二维码,可收听广播剧《实业报国》全部音频

  2023年4月,由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策划、柳州市文联、柳州市广播电视台等部门联合制作的广播剧《实业报国》在紫荆花开的春天惊艳开播。

点击图片收听广播剧《实业报国》预告音频

  一、叙事艺术的聚焦性:矛盾突出  剧情紧凑

  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在谈到广播剧时说:“广播剧的艺术家们,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闭目静听,一切人物、生活的无穷变幻凭借神奇的语言和音乐,你不自觉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中”。[ 见曹禺为朱宝贺、宋家玲编《广播剧选》所作序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曹禺先生的论述,指出了广播剧的特质和创作方向。一部优秀的广播剧,要充分挖掘情节中的矛盾冲突,让剧情在紧张的情节矛盾中推进,激发听众想象力,才能真正用声音来抓住听众的耳朵。

  柳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国工业城市。为了展现柳州工业发展背后的时代精神,主创人员深入工厂车间,采风调研,挖掘人物,提炼主题。前期经过多次实地采风,数十次剧本修改打磨,在录制中充分发挥广播剧的艺术特点,倾力合作为听众献上一部艺术精品。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柳州工业发展史,时间跨度大,空间变化多,涉及的人物更是千头万绪。《实业报国》的创作团队化繁为简,聚焦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以小见大。该剧巧妙地只截取了龙菱集团发展的三个横断面:工厂突围、企业改制、技术创新,时间跨度达60余年,全面追溯了柳州老牌国企龙菱集团的发展历程。

  《实业报国》每一集都围绕着龙菱集团发展中的痛点展开,从起步的艰难、改革的阵痛再到科技创新、崛起辉煌,剧情非常紧凑。从剧中,笔者看到了以龙尚柳、柳三锤、陆水生、阿明、廖乐贵等为代表的柳州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与严谨敬业。

  《实业报国》一开头,就设定了一个让人揪心的现状:剧中主人公龙尚柳刚刚从上海到柳州拖拉机厂报到,看到的却是厂门外变成了市场的场景。因为市场需求下降,拖拉机滞销,厂里负债两千多万,严重亏损,面临全面停产的困境。三千多名工人要生存、要吃饭,该何去何从?强烈的矛盾冲突,瞬间把听众带入了特定的情境,为龙尚柳和厂里工人们的命运担忧。后来,厂里工人一起奋战,研制出“万家”牌多功能缝纫机,又制造出织布机,扭亏为盈,突破了第一个关卡。听众也不由得为之鼓舞,感到振奋。

  随着企业的发展,龙尚柳又带领着工人们研究微型汽车。第二个矛盾冲突出现了,想造车却没有可以借鉴的技术。怎么办?工人们拆掉原车,研究零件,改进机床设备,反复试制。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第一台龙菱微车终于成功下线。有矛盾,就有冲突,也就具备了艺术张力。

  剧中第三个矛盾冲突则设置在龙菱集团发展的瓶颈期。以龙尚柳为代表的龙菱工人,率先进行企业改制,推进主辅分离,从新能源和新用途等方面将龙菱汽车生产推向了新的高峰,让龙菱集团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界两个新晋千万辆级制造商之一,并且还将打造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五个百亿产业集群,计划到2025年实现整车产值2300亿,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核心产业集聚高地。

  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将是用矛盾冲突推着人物去解决问题,让人物在一次次尝试探索中明确自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剧中的主人公龙尚柳一开始到龙菱集团报到,紧接着临危受命担任厂长,再到率先发起改革号角,带领着全厂工人勇敢面对工厂发展困境,进行技术攻关、生产创新,最后实现了企业新时期的辉煌。龙尚柳每一次解决矛盾的过程,都是一次自我革新、自我超越的过程。他的个人命运始终和龙菱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听众时而感伤,时而焦虑,时而激动,听觉的体验感极强,究其原因,是因为全剧的矛盾冲突强烈,情节紧凑,能够让听众沉浸其中。

  笔者认为,《实业报国》叙事主线明晰,剪裁得当,剧情紧凑跌宕,矛盾冲突强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塑造人物的人文性:以人为本  人物鲜活

  工业术语多,工业元素容易让人感觉冰冷,工业题材的文艺创作很容易陷入只重技术、不重人本的误区。工业题材的广播剧,如何展现出产业工人有血有肉的一面?笔者认为,突出情感,聚焦人物的内心,才是正道。

  《实业报国》从人文视角出发,抓住了人物情感的核心,深度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不仅给作品带来了故事性、可听性,还增添了作品的思想价值。

  人物塑造是广播剧的重点。能否成功塑造人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成败。但部分现实主义题材的人物,脸谱化现象严重,过分追求高大全的形象塑造,这样的作品很难真正走进受众内心。

  《实业报国》剧中的主人公龙尚柳带领龙菱集团在突围中做出的每一次抉择,剧中都有相当笔墨的铺垫和渲染,人物内心的矛盾展现得很到位。

  龙菱集团为更好地轻装上阵,需要进行机制改革。龙尚柳一方面看到了企业主业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企业辅业存在的严重隐患。既不能甩下一千多号后勤工人不管,又要保障技术部门全力向前。他在努力寻找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龙尚柳和妻子田蕾、岳母雷淑娴在家讨论企业突围的出路:

  龙尚柳:我,顾不过来。得有个诚心实意而又有能力的人,来……

  田蕾:……你搭个班子,我来牵头干吧!

  雷淑娴:(意外)……田蕾……唉!

  龙尚柳:(突然哽咽了)

  田蕾:尚柳,怎么了……

  龙尚柳:没什么……吃饭。

  雷淑娴:我热饭去(走出),又都凉了……

  龙尚柳:你,是我的太平公主……喝点酒吧,送太平公主出征。

  在这个“哽咽”的细节里,笔者听到了一个改革领导者内心的真实声音。龙尚柳不仅是一个领导者,也是一个丈夫。明知前方有险阻,田蕾义无反顾地迈向了企业改革的第一线。作为丈夫的龙尚柳,既有对妻子的感激,又有对妻子的担忧。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的“哽咽”,丰富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这样刻画出的人物,是立体的,多面的,而非扁平单一的。

  龙尚柳代表着中国老一辈的产业工人,他们兢兢业业,为国家工业发展奉献一生。而阿明的生活原型则是党的二十大代表、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郑志明,他潜心钻研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的场景,也在广播剧中得到真情演绎。

  老厂长陆水生临终前的含泪嘱托,晚辈阿明的自我创新,工友们的攻坚克难、互帮互助,全厂员工自发地呐喊……这些细节,都给听众呈现了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中国工人群像。

  从冰冷的机器、机械的工业元素中跳脱出来,在创作上赋予了更多感情的温暖,既有个体特写,又有集体群像。笔者认为,该剧的人物塑造极具功力。

  广播剧需要通过语言、台词来表现人物性格。而《实业报国》中的人物台词典型,以小见大,真实可信,高度凝练。

  剧中有一句“肉粗骨头硬,做事特别狠”的台词多次出现,并作为全剧结束语。笔者认为是画龙点睛之笔。柳州人性格的内核,恰恰是粗粝而倔强、务实而激情。正是有了龙尚柳、郑志明、周平这些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自信无畏、勇于挑战,才会有龙菱集团的腾飞。龙菱集团依托科技攻关、逐步走出困境、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的传奇故事,也体现了柳州人永不服输的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肉粗骨头硬,做事特别狠”,这也恰是中国产业工人精神内核的写照。

  三、创作主题的时代性:关注地域  立足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柳州地处桂中,柳江绕城,山清水秀。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地方广播剧,《实业报国》还从多角度展现了柳州的文化特色。如柳江、罗池、柳宗元、螺蛳粉、紫荆花等极具柳州特色的文化元素,都被巧妙地融进剧情中。听众在听剧的同时,仿佛跟着剧情游览了一遍美丽的柳州。   

  为了真实还原龙菱集团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开工钟声,创作团队还特地去实地采录了原声,让人身临其境。各地口音的叫卖声、机床声、铁锤声、发动机声、锣鼓声……剧中很多背景的声音素材,都成功模拟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十分注重细节。广播剧是靠声音给听众以艺术享受,听众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是虚拟的,但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实业报国》在语言、音乐、音响上,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渲染了剧中的各种氛围,柔和了工业题材广播剧的硬度,充分展现了柳州地方文化,增强了艺术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扎根人民。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同样需要文艺创作者关注工业,记录足迹,关注那些为中国工业化发展中奉献一生的产业工人,为工业腾飞和中国创造鼓掌与欢呼。

  从这个层面来看,《实业报国》的主题宏大,具有高度的时代感。剧中工人们奋力攻关的场景,不断被渲染和凸显。祖师爷吴老蔫儿在1953年研制中国第一代汽油机,把细如发丝地漆包线用手工缠绕到只有火柴盒大小的金属体上,绕了13000圈,手被漆包线勒得都漏出骨头。大国工匠郑志明从钳工做起,手工锉削平面误差能达到0.003毫米以内,后来更是带领大师工作室的徒弟们投入“自主创新”的事业中。郑志明的徒弟周平也通过技术创新,将设备使用寿命由三年延长到了十年,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90后“老专家”。

  笔者认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就是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中国工人群体展现出的以集体利益、大局意识为重、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以龙尚柳为代表的柳州产业工人的奉献与奋斗,正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柳州始终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柳州大力发展汽车、钢铁、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柳州市委市政府继续深化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目标到2025年,成为万亿工业城,开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实业报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艺术作品。可以说,这是一部柳州工业传奇,也是一部中国工业传奇。

  广播剧《实业报国》彰显了柳州产业工人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书写了柳州工业发展的传奇,为弘扬中国精神,诠释伟大时代进行了充满艺术的积极探索,实属广播剧中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曹禺为朱宝贺、宋家玲编《广播剧选》所作序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2.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作者:卢涛 编辑:黄云波 责任编辑:黄展兵)

323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