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构建“三全”系统治水新格局全力守护“水质冠军”金字招牌
厚植生态环境优势 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3-12-20 20:53 《在柳州》APP

  近年来,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三水统筹,着力构建全方位保护、全流程防控、全链条发展的系统治水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在国家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排名中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水质冠军”。2022年,柳州因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1.构建水环境全方位保护制度体系,护一方水域生态

  一是健全水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科学制定“施工图”。成立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设立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制定出台18个水环境治理方案和规划文件,推动“一河一策”水环境保护,全方位完善水环境保护治理的政策体系。

  二是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从严划定“高压线”。稳妥用好设区市地方立法权,颁布实施《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综合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需要,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以更强的措施和手段划定保护“红线”。为从根源解决个别工业项目污水排放超标等治水难题,《条例》规定,在柳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岸线500米范围内禁止新建严重影响水环境的设施和项目。

  三是构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力守好“责任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制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施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严重失信单位采取综合性惩戒,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全民参与机制,打造“亲清柳江河”志愿服务精品项目,集聚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类志愿者5.2万名,每年固定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上百次。

  2.创新水污染治理全流程防控机制,还一江水清岸绿

  一是强化科技赋能,建立智慧化预警监测管控体系。构建和完善水环境预警体系,建立“1+10+10+1”水质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升河湖动态监测监管水平,建成广西首个河道“天眼”——柳江干流河道“天眼”监管系统,完善全过程管控体系,建立“六合一”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生产、排污、治污全过程管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健全水治理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推动5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559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40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清洁化改造,柳州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从2011年的1.2万吨减少至2020年的900吨,减排幅度达90%以上。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58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3座、污水收集管网达2571公里。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2500多个,共计排查岸线长度1700多公里。投入使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316套,建成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项目70个,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工作经验获农业农村部肯定推广。实施7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推动27条美丽幸福河湖、188个农村供水项目建设,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树种结构调整和更新改造,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三是深化水行政执法改革,构建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广西首个环保联防联控区域协作机制,与桂林、来宾、河池等市签订《红水河柳江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完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携手保护红水河、柳江、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与贵州省黔东南州签订《跨流域跨区域联合执法合作协议》,开展多次跨省联合交叉环境执法活动,实现流域共同保护、上下游共同治理。创新“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协作机制,6年来,共办理涉河湖治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00余件,立案约900件,四级河长累计巡河50.2万余人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000多个,河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3.推进水经济全链条创新发展,促一城绿色转型

  一是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刀阔斧关停一批税利大但污染也大的化工、冶炼、造纸等行业企业,21家电镀类企业退城入园,2019—2021年市本级累计拨付相关资金1289.7万元用于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相关补助。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与制药、生产性服务业5大新兴产业,2022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17%;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强度下降14.9%,降幅排全广西第一,实现产业兴、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二是大力培育水经济新业态,激活兴水惠民“大礼包”。充分发挥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做活做足“水经济+”文章。打造“百里柳江 百里画廊”品牌,加快沿江两岸市政设施完善、灯光亮化升级、园林景观建设,“百里柳江”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连续12年举办“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开通水上公交专线、环江滨水大道公交专线,支持鼓励码头经济、夜游柳江等业态发展,带动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产业持续增长,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柳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381.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445.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75%、43.06%。

  三是推动山水城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新柳州”。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管理整体规划,以柳江水系为主线,将规划引领、系统治理、安全与发展、宜居与宜业、文化与景观相统一,严格控制工业准入重点生态功能区,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提升环境容量,增加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山、水、城”相互交融。柳州实现从“十雨九酸”到“一湾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华丽蜕变,成功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向生态文明城市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今日柳州JRLZ 编辑:杨惠子 责任编辑:黄展兵)

165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