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闻》记者 练芳 王洪程 陈蓉 刘霏)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和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工业文明底蕴深厚,曾经诞生过广西第一台木炭汽车、第一辆战斗机、第一炉钢、 第一台拖拉机……在这片工业沃土上,一代又一代柳州人播洒汗水和智慧,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工业基因融入血脉,把工业铸成了柳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今年,柳州工业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1902年以来柳州所使用和生产的大中小型工业设备、产品等工业文物,见证着柳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的光辉历程。
讲解员袁梓译向游客介绍柳州工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101型四马力汽油机时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一共展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50个“第一”,这台汽油机就是当时广西唯一参展的一个展品,它的到来可以追溯到1953年,柳州机械厂制出了这款小型汽油机,并且通过了我国的质量检测,成为了我国定点生产汽油机的企业。这台机械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小型内燃机的空白。1969年,全国掀起了第二轮汽车热,当时,柳州农械厂和柳州机械厂共同生产柳州的商用载重汽车。因为当时柳州缺少许多设备,所以像汽车的驾驶室就是工人们用锤子榔头一锤一打,敲打了16天才敲打出来的,而汽车的大梁是用小吨位的压力机一点一点压制的。到1969年4月2日,广西第一辆商用载重汽车下线,这台商用载重汽车的出现奠定了广西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
一件件珍贵的藏品,见证了柳州工业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市民游客穿梭其中,如同走进了柳州人的“精神家园”,深深感受到百年工业文明的厚重。
山东临沂市游客付建磊说,柳州这座工业城市,感觉发展挺不错的,比较现代化。
广西梧州市游客陈坚说,柳州一直都是广西的一个工业重镇,继续赓续前辈那种刻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延续下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柳州逐渐形成了以汽车、钢铁、机械为三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199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2017年,突破五千亿元!铸就辉煌的奋斗者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向未来!
东风柳汽零件工艺专业首席师何福林认为,大家有一种智慧,把柳州的发展从手工作业到机械作业到我们现在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推进,现在已经看到成效,我相信未来发展更加好。
东风柳汽党委书记宣颖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好这种精神和优良的传统,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柳汽,为百年柳汽长青而努力奋斗。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生产部总装制造总监徐来发说,让员工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勇于创新,鼓励员工持续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身处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具有百年工业历史的五菱柳机正积极寻求产品转型升级,加速布局新能源产品矩阵,形成了以“混合动力+纯电驱动系统”为架构的动力解决方案,为公司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和市场布局迈出一大步。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数控操作工、高级技师吴才龙表示,自己作为柳机一名产业工人,从事着数控加工零部件的生产、试制和设备改造、产线优化等工作,近来他和同事们试制出了15/16系列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接下来的生产生活中,会继续努力的学习,制造出更多新产品。
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戈翔认为,老一辈领导团队为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新一代动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柳州这片工业沃土上,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贡献柳机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工业柳州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传承工业基因,挺起工业脊梁,“树龙头、舞龙头、扬龙头”,持续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壮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加速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
(编辑:黄利 责任编辑: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