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后话防洪
“7·19”回眸 2016-07-19 21:14 《在柳州》APP

  今天是7月19日,讲起这个日子,相信很多柳州人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二十年前那场特大洪水,93.1米的最高水位浸泡了整个柳州,市区街道变成一片汪洋,上百亿财产化为乌有。因此,“7·19”也成为了柳州人心中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如今,整整二十年过去了,柳州从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变成一座在防洪标准上达到五十年一遇、防洪理念和设施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城市。柳州市民能尽情享受着母亲河带来的凉爽和舒适,在夏天夜晚的柳江边散步、游玩、戏水。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来势汹汹的洪水给全市居民带来了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痛苦回忆。洪水围城、柳州告急!

  汇江社区80多岁的罗裕兰已经在柳江边住了五十年多了,她回忆道,由于西堤路这带地势较高,1994年的“6·17”洪水也只是淹到她家房子前面的台阶,她睡梦都没有想到水会涨得这么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家的房子被洪水冲垮,心都碎了,但是她还要守着自己家,不愿撤离,只转移到了旁边一栋房子的平顶上等水退。当时由于水资源匮乏,喝水以及煮饭菜的水都要按人丁来计算。

  跟罗裕兰一样对那场大洪水心有余悸的,还有住在五星街下面沙街的麦金华。麦金华祖辈都在柳江边生活,见惯了大大小小的洪水,到底水大不大,要不要搬家,他们自有一套办法来判断。他说,浪渣越多,洪水越来得快。水面是拱的,就证明这个水很大,水冲得快,水就抬起来高,涨得快,就说明这个水大。

  其实在“7·19”涨到最高水位的前两天,洪水已经进入了麦金华家,淹到了齐腰的高度,不过他没有想到往后水还涨得这么高。好在7月18日他从“大哥大”里头收到了洪水还会继续涨的短信,这时候全家人才把值钱的东西往楼上搬。

  时间回顾到1996年7月的中旬,柳江上游连降暴雨。特别是融水的元宝山一带,从15号到17号这三天的降雨量创下了当时广西第一、全国第二的两项新纪录,上游融江和龙江汇合的地方河水猛涨。柳江的下游一带也发生了洪涝灾害,各种险情三凑六合在一起,导致了这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除了老百姓,很多单位也被杀个措手不及。

  其实1994年“6·17”洪灾过后,国家防总已经把柳州市列为了全国重点防洪城市。1995年,市政府就自筹资金七百多万元启动了河西防洪堤的建设,柳州市防汛抢险队还配备了20条冲锋舟并进行训练,很快他们就在1996年的“7.19”洪水中大显身手了。当时柳州市区百分之九十的街道进水,20条冲锋舟是火力全开,没日没夜地忙,每一条冲锋舟是配备了两名抢险队员,他们四十多人的队伍整整一个星期没有休息过,大水过后的高温酷暑还让很多队员中了暑。

  这场“7·19”大洪水考验了柳州的防洪设施和柳州人在大灾面前的反应,杨队长回忆说到,他们“7·19”还在人民广场开船,第二天那里就可以开车了。这场洪水也让队员们的应急、抢险、救援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暴露出一些不足的地方,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弥补和提升。

  随着防洪工程设施的完善,遇到同样的大洪水,也许他们用不到全部出动。杨队长介绍讲,目前抢险队出动的情况,都是因为城市内涝或者周边乡镇的水灾,柳州这座饱受洪灾侵袭的城市,面对洪灾早已经从容不迫,不过每年一进入主汛期,他们抢险队始终保持到战备状态,在接到命令的半个小时内就可以集合完毕,奔赴抢险第一线,守护着柳州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十年前,面临考验的不只是抗洪抢险一线,还有时刻监测水情的水文部门。柳州市水文水资源局站网监测科科长梁贵猛表示,由于当时报讯手段的落后,所以发报都是通过邮电编码来发的。“7·19”那时,尽管水文部门已经准确做了预报,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每家每户。当时最高的洪峰流量达到了33700立方米每秒,洪水早把上游不少水文站摧毁,由于洪水造成山体滑坡,三江县邮电局机房整个被埋,水文站的通讯中断。

  为了杜绝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二十年来,柳州市加强了洪灾预警预报的工作。在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支持下,现在的水情监测和预报系统早已是鸟枪换炮。柳州市水文水资源局站网监测科科长梁贵猛表示,现在的水位和雨量都是自动测报了,遥测数据直接到中心机房,经过部门测验进一步改善。在柳州水文局所辖的17个流量站中,有5个流量站可以实现自动测报,直接发到中心机房,流量数据能随时掌握。如今有了防洪抢险设施的保驾护航,有了及时准确的水情预警,今年的小洪峰过境,柳州市民是真正做到了“下大雨,涨大水,劏鸡劏鸭吃把腿”这般悠闲了。现在汇江社区居民罗裕兰也表示没有以前那么担心了,因为有了防洪堤,就有了保障。青云社区居民麦金华表示今年汛期家里没受影响,家里的家具都被及时安全撤离。

  这二十年来,我们应对洪水的态度和手段都在日益更新,但是在与洪水的斗争中,大家没有一刻掉以轻心,去年开始,柳州就计划建设洋溪和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柳州市的防洪标准将由五十年一遇提高到一百年一遇。希望未来,不断完善的防洪设施能让柳州洪灾真正变成过去,只存在于老辈人的回忆里头。

(《在柳州》记者:周舟 高俊 练芳 编辑:韦佳妮 顿杰(实习))

最新评论

  • 阿七哥
    2016/7/20 1:19:23

    百年规划!洋溪和落久水利工程只是规划中吧!?

471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