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二十年回顾:建设“良心”工程 消除水患之痛
“7·19”回眸 2016-07-20 20:22 《在柳州》APP

  20年前的那场洪水,柳州197条街道被淹了196条,全市变成一片泽国,给柳州造成了重大损失。20年过去,柳州在驻堤建坝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涝设施的升级改造力度,正是得益于这一“良心工程”的建设,柳州从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变成了内外兼修、防洪排涝能力位居广西前列的宜居之城。

  广雅立交桥下穿通道长期以来就是我市的内涝隐患点和重灾区,无论是20年前的“7·19”洪灾,还是平时的大雨天气,这里都是饱受洪涝困扰。

  两年前的8月19号,柳州遭遇了一场暴雨,当时,广雅下穿通道的积水深度超过了1米。而在今年的“6·14”暴雨当中,这里的积水只有40厘米,而且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内积水完全消退。

  不光是广雅下穿,西环路、和平路、鹅山立交、柳石路等老城区、城郊结合部的部分路段,过去也是“逢雨必涝”。这是由于每个城区的排水干渠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泄洪系统,一些大的干渠仍只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泄洪能力。

  市民们说,这样的景象,最近几年明显减少,发生这样的变化,正是得益于我市排涝设施的建设。

  市民罗先生:“现在已经改了排水系统,今年水退得快,很快,比以前快的多了。”

  市民覃女士:“以前被泡,现在很快就消了。市政部门重新整过了,重新把管子放好了,安装好了,现在就没有内涝了。”

  过去“逢雨必涝”的路段,不光是广雅下穿一个;而排涝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也不止广雅下穿一个。由于历史原因,我市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城市排水系统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排水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老城区、城乡结合部、低洼地段等区域的部分路段排水系统不完善,以至于出现“逢雨必涝”的现象。

  痛定思痛,“十五”期起,我市开始大规模建设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治理城市排水系统,先后实施了柳长路铁路下穿、柳邕路张公岭市场、西环干渠、广雅下穿等内涝整治项目,全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比“7·19”时提高了一倍多,仅市政维护部门投入的资金就超过1.2亿元。保守估计,加上排涝泵站、防洪堤等硬件,我市在防洪排涝设施的投入超过了百亿元。

  根据市政部门的记录,2007年6月13日,我市遭遇了一场24小时降雨量达230毫米的强降雨,导致市区63个路段出现积水;而今年“6·14”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达到了250毫米,但只有34个路段出现积水,且超过90%的路段积水在3个小时之内消退。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地下排水管道1119.6公里,井盖27010个,砂格44970个;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内的排水管道长度达6.087公里。

  市政维护处副主任李永强介绍:“现在的排涝能力比96年‘7·19’相比有质的提升,主要是我们整个排水官网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涵盖了柳州市所有城区跟所有区域。我们从大的干渠到小的干渠基本上把所有城区都覆盖完了,整个的排涝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柳州市能够做到雨停,基本上在1个小时内水消。排涝设施跟排涝管理的能力可以讲在同等城市里面处于领先的地位。天灾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但人祸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规避。下一步我们要过渡到信息化管理,响应速度会更快,而且对整个柳州市建成区排水的区域情况掌握得会更直观。”

  李永强还说,目前,我市正在对全市的排水管网进行摸底普查,为下一步的信息化管理做准备,同时,继续加强城市排涝设施的建设,使我市的排涝能力达到更高的标准。

(《在柳州》记者:黄春光 黄安石 陈洁敏(实习) 编辑:青卉)

最新评论

  • 烦卵蝶
    2016/7/20 22:23:07

    和以前比是有进步,但是还是要加油,现在中央已开始重视城市内涝问题,希望柳州也能走在前列。

1068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