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柳州工匠”】谢残冬:一方柳砚一寸心
发现柳州工匠 2017-08-11 21:03 《在柳州》APP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一诗所说的砚台,正是同为文学家的柳宗元从柳州寄赠与他的柳砚。时至今日,柳砚的制作工艺仍在柳州的雕刻巧匠中传承,今天的《发现“柳州工匠”》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砚雕能人。

  在柳柴文化赏石园中,除了传统的奇石外,砚台也是不少藏友喜爱的一类收藏品。在这里,有不少刻画得栩栩如生的柳砚都出自谢老师之手。

  谢老师名叫谢残冬,既是广西工艺美术大师也是一位砚雕师。他说,将顽石变为文房四宝,要经过相石、切磨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其中尤以三重难关最费神,全靠工匠用心攻克。

  【一难】——寻石

  柳砚石是龙壁回澜附近柳江河底的叠石,无法大规模开采,需要有一定专业的潜水员打捞才能获得。谢残冬平时只好靠一双眼睛在江边搜寻。

  为了让记者更直观的了解柳砚石,谢残冬拿出了一块砚台。

  谢残冬说,这方砚兼具鳝鱼黄、蟹壳青两种柳砚少有的石质,依其纹理雕刻成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主题,成为柳砚中的上品。而当初这块石头却是在沙堆里面被挖出来的,若不用心辨认将它发掘出来,它可能还一直混在淤泥中。

  【二难】——立意

  石料要雕成艺术品,还得有好立意,雕出适合石头品貌的主题,这就是相石。在这精美砚台的背后,可以说每一细节都费尽心思。

  谢残冬说,有一次自己拿到了一块原石,石面上附着稀稀拉拉的古铜色,当时一直没有好的灵感。琢磨了将近一年,通过跑书店、参阅古代美术作品、一边雕别的作品一边放在手边想,长久的积淀才终成灵光一闪。

  【三难】——细雕

  而难上加难的则是一遍遍打磨细节以呈现出设计好的主题。瞧这些用于雕刻的磨头就能想象细雕得消耗的心血。

  这些磨头有上百个型号,从0.8毫米到10多毫米不等,雕刻过程就是不断换工具的过程。

  就这样一点点、一遍遍用心完成一道道工序,谢残冬成为柳砚雕刻的大家。他说,眼前这数尺雕刻工作台,将是他一直的心之所向。

  虽然砚雕的工作要求非常细心,但谢残冬说,作为一个民间手工艺人,能够默默地坚守自己喜好的手艺,在荣誉面前淡定,在困难面前坚守,默默无闻地做出自己的贡献,他觉得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记者感言】

  一方砚,是一位雕刻师克服重重难题后的心血,是“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踏实专注的品格载体。助推断传多年的“柳砚”重回人们视线,谢残冬希望今后继续多出精品,推广“柳砚”。而我们也希望,像他这样的“匠人”越来越多,助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蓬勃发展。

(《在柳州》记者:文思 祁军 秦艺铭(实习) 编辑:邹悦)

288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