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新变化|背包机→贝塔机→数字摄像机,我们“鸟枪换炮”啦!
老照片 新变化 2018-11-08 09:48 《在柳州》APP

  (文/月夜听海 仙姑)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柳州》推出了“老照片 新变化”征文活动,我一直都在关注。看到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适逢记者节到来之际,作为柳州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老记者,看着当年去采访报道的老照片,我感慨万千,想跟大家说一说当年陪伴我们的那些采访机器,那些我们吃饭的“家伙”的更新换代。

  我是1994年到电视台当记者的,当时办公地点还在马鞍山下,条件比较简陋。我们当时出去采访使用的是背包机,别看上图中我们采访时神采奕奕,略显轻松,但使用背包机实际上一点都不轻松。为什么叫背包机呢?因为摄像机和录像机是分开的,两个机器由一根多芯电缆线相连,出去采访的时候,摄像机扛肩上,录像机就用一个包背着,机器很重,经常要两个人分别背着才能完成采访。录像带有32开书那么大,宽度为3/4英寸,我们俗称43带,而电池也很不经用,特别是下乡的时候,经常要背着备用的电池和录像带。因为我跑的是农业口,经常要下乡,带着背包机走山路、下农田实在是艰苦。有一次,一位同事因为背的背包机太重了,走在田埂上一个不平衡,就直接摔倒进农田里。

  我们参加工作要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插电缆线,将摄像机与录像机连接起来,这根电缆线插口有十几个小孔,对准卡位才能插进,因此插好线是个技术活,带我们的师傅十分关注徒弟能不能做好这件事,电缆插的好不好、快不快直接关系着能否拍摄。

  而拍摄过程中,最怕的也是电缆线脱落了,一旦脱落,关键画面也就拍摄不到了,那时候真是急得冒汗。有一次,我和同事跟随市领导到医院慰问,正要拍摄领导进病房的画面的时候,电缆线脱落了,当时的画面没抓拍到,我们都慌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画面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办法重拍。值得庆幸的是,领导还要去下一个病房慰问。为了抓拍到领导进入下一个病房的画面,我们插好电缆后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才抓拍到了那个画面。还有一次全市表彰大会上,电缆线又出状况了,集体鼓掌的画面又没抓拍到,同事只好厚着脸皮,让大家再鼓一次掌。

  还有就是拍摄晚会的时候特别为难,舞台只允许一人上台,那肯定是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上去,但录像机怎么办?只能找一个配合默契的人提着跟在后面,既保持距离,又不能让路过的人踩着连接的电缆线,不然就白干活了。还有一次,我们赶着去报道一个领导到柳江土博镇慰问,当时一位同事落枕了,还担心拿不了非常重的背包机去采访。但那时候的道路还是砂石路,坐在五菱车上那叫一个“Den”到飞起,三个小时的路程,直接把落枕治好了,下车后背起机器健步如飞开始了工作。

  讲完了当时的摄录机器,我继续说一下当时的编辑系统。看上图你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对着两台机器工作,看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但其实,这是我们的记者在剪辑采访视频,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这个编辑系统是由一台放像机、一台录像机加上控制器构成的,编辑一条报道的视频,需要从素材带里找到需要的镜头,放像机播放,录像机录下来。而找到合适的镜头并播放录下来也全靠技术和经验,首先是编辑系统机器比较少,一个记者在编辑的时候,后面起码有三四个人在排队,你动作不快都不行;其次是控制器或多或少有些老化,有时候剪辑镜头不会那么准,可能快了几秒或是晚了几秒,那对新闻记者来说是不允许的。那时候的记者还练成了一个技术,就是熟练掌握每台编辑系统控制器的错误区间,做到精确走位。这个编辑系统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只能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的拼接,不能跳过前面的越到后面去编辑,非常不方便。而镜头出错了要回去改也很麻烦。总而言之,那时候做记者不仅是个脑力活、体力活,还是一个精细活。

  接下来再讲一下当时的录像带,是磁带,而磁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绞带。外出采访时遇到绞带了,又没带备用的录像带的话,那只能打道回府拿带子,再赶回采访现场。而在剪辑的时候遇上绞带,那真是可以用“大难临头”来说,要马上联系技术人员来“抢救”。技术人员最怕的是带子把机器弄坏了,毕竟台里就这么几台编辑器。但对记者来说,面临的就是“开天窗”,也就是报道不能正常播出,这是很打击的,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采访写出来的东西,谁愿意最后关头被毁了呢。

  “抢救”磁带的方式就是把断口接起来,然后避开断口,重新放播和再次录像,看看还有多少画面镜头可以再次使用的,运气好的话,还能完成一次报道,运气不好只能遗憾放弃了。

  我参加工作大概2年后,台里购入了摄录一体机,我们叫贝塔机,也就是摄像机和录像机合二为一了,那根容易“碍事”的电缆线终于消失了,设备重量也轻了不少,只需要一个记者就能扛起来,出去采访时也方便了不少。这时候的录像带体积也比原来的小了不少,我们叫贝塔带,只有两盒录音磁带大小,宽度为1/2英寸,可以录的时间也比以前长了10分钟,达30分钟。

  不过,新购入的设备比较少,我们大家都要抢着用,往往只有重要的采访才能用上,所以我们还是苦苦地用着背包机,不过随着我们操作技术的越来越熟练,用背包机也算是得心应手了。

  2002年,柳州电视台和柳州市有线电视台(俗称无线台和有线台)合并,并搬到了现在的地址——桂中大道1号,柳州市的广播事业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的采访也步入了数字时代,这时候的摄录机器已经升级为数字摄像机了,重量又比贝塔机轻了不少,录像带只有普通录音带大小,宽度为1/4英寸,可以录60分钟的节目。又过了几年,台里引进了松下的数字摄像机,我们也迎来大的变革——跟录像带说“再见”了,使用的是SD卡,大小就跟IC卡一样大小。正因为一体机的方便性,2004年,我和同事在报道两个初中生被困悬崖,多方人员解救时,抓拍到了消防人员在悬崖上一脚踩空,差点滑落的关键画面,获得了当年的广西新闻一等奖。

  另外,我们也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剪辑视频就像在电脑中拷贝那么简单快捷,不用考虑先后的镜头编辑,只要你喜欢,先将结尾编辑好,再回过头编辑前面的镜头也是可以的。

  现在,大家已经用上了标清的摄像机,还向着高清机迈进,机体也越来越轻巧,非线性编辑系统也越来越方便,但不变的是对记者这份职业的追求,客观真实,追求真相,为真理发声。

  今天是记者节,祝各位同仁节日快乐,柳州广播电视台越办越好,蒸蒸日上。

  (作者“月夜听海 仙姑”可获袋装螺蛳粉一箱)

  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在柳州》APP“老照片 新变化”有奖图文征集比赛,只要入围就送一箱螺蛳粉哦,赶紧参加吧!详情↓↓↓

(编辑:阮霞 )

最新评论

  • 魅力柳州
    2018/11/9 7:21:28

    如果柳州有高精看。那么柳州这个美丽城市岂不是世界级魅力都市?希望柳州台努力加油。地方台也可以脱颖而出。

  • 柳狼
    2018/11/8 12:06:56

    看见肥帅十八的模样

  • 污莲花
    2018/11/8 10:03:12 2回复

    希望柳州台进入高清时代....

    回复内容:

    • 污莲花:哈哈!毕竟总台都可以播4k了,我们柳州也要努力鸭!
    • 在柳州小编:小编也希望

209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