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带你听|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王尔琢的“托孤书”
广播 2019-11-08 15:42 《在柳州》APP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的《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点击图片看视频

  为缅怀先烈,进一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递信仰力量,柳州市广播电视台以微广播剧的形式,把《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制作成广播节目,用声音为柳州百姓演绎这些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今天播出:王尔琢的“托孤书”。(由FM99.10柳州交通广播《耳朵的夜晚》主持人翟洁、FM102.9柳州综合广播《创城热线》主持人圣杰,以及云国庆、张双旗、张若欣等共同演播)

  在湖南常德的一面石墙上镌刻着这样一首诗:“一夜风云变,上海大屠杀。尔琢拔刀起,血誓效讨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这短短的诗行,是烈士王尔琢投身革命、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石门人。他曾就读黄埔一期,是周恩来最看重的学生之一。他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来又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是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参谋长。他曾慨然明誓: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被众人赞誉为“美髯公”,又被笑称为“中国的马克思”。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在江西崇义县思顺圩追劝叛徒时不幸英勇牺牲,牺牲时仍是长髯飘飘。

  1923年10月8日,王尔琢与从小青梅竹马的郑凤翠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然而,幸福恩爱的蜜月生活只持续了短短3个月,王尔琢便离家别妻赴黄埔军校学习。临别时,王尔琢对已有身孕的妻子说:“生儿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儿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但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这对蜜月夫妻的永诀。

  1927年初,王尔琢随北伐军到达武汉。虽然军旅劳顿,但他却时刻牵挂着远在家乡的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女儿。他托人在武汉黄土坡21号租了一间房,然后给妻子去信,要她们母女到武汉团聚。不料,“四一二”风云突变,战功显赫的北伐将领成了被通缉的“中共要犯”。王尔琢来不及在武汉等待妻儿的到来,就只身往上海寻找党组织。

  郑凤翠带着幼女桂芳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武汉,满怀期待地来到他们相约的小屋,丈夫却音讯全无。在百般打听王尔琢消息无果后,她极度失望地带着女儿默默回到湖南老家。行前,她给丈夫留下了一封信:“我和你的女儿小桂芳,于二月初二从家动身,在长沙住了三个月,直到二十八日,才好不容易来到武汉,来到你约我和桂芳会面的地方。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没有见到你,小桂芳心里很难过……”

  数日后,王尔琢来到相约之地,却是人去楼空。读到妻子情意绵绵又略带哀怨的信,王尔琢不禁满怀歉疚。他当即拿起笔,给父亲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谋一面,深为憾事。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这是王尔琢的最后一封家书,也是他给亲人留下的遗言。王尔琢在信中,既深情表露对妻女的怜爱,更郑重坦陈“以身许国”的心迹,实际上写了一封“托孤书”,充分表达了革命者在家庭与国家命运发生冲突的时候,宁可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情操。

  11月1日起,凝结柳州广电人智慧的广播精品节目——微广播剧《信仰的力量——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在柳州广播三频率联袂播出!

  播出时间

  柳州综合广播 7:30、9:30、10:00、13:30、14:30

  柳州交通广播 8:30、13:00、19:30

  飞扬调频广播 9:00

  柳州市广播电视台旗下融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同步推送,把这份敬意与感动,传递给更多的柳州人,敬请收听收看!

(来源:飞扬1059柳州汽车音乐广播 编辑:游洋)

264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