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非遗】非遗文创,让你把民族风情带回家!
2020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2020-11-05 10:04 《在柳州》APP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011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从2005年正式启动,目前已建立了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资源普查、项目申报管理、传承人传习、传承基地建设、理论研究、宣传普及、建立规章制度等系统工作有序推进。截止2019年,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自治区级非遗项目88个,市级非遗项目152个,县级非遗项目353个,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全部非遗项目类别。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110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29人,县级非遗传承人370人。公布了两批共42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团体,建立了3个自治区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云游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一期

  每一个经久不息的技艺

  都是这个民族千百年历史的见证

  是这个民族珍藏守护的珍宝

  每一位饱经磨难的匠人

  都是这个民族乘风破浪的桅杆

  是这个民族历久弥新的旗帜

  今天带大家走进的是非遗传承地

  「彩云苗艺」 「清花绣坊」

  一同感受非遗的温度 传承身边的非遗

  彩云苗艺

  “苗·巧娘集市”与“彩云苗艺非遗染织绣生活馆”是由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公司斥资200万元打造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特色商业街5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上下共3层楼。主营民族服装、民族刺绣、植物染房、鞋帽、配饰、丝巾、银饰品、装饰画等。

  彩云苗艺致力于传承传统民族手工艺,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创新设计,将传统民族刺绣应用到服装设计及配饰设计上,让传统与创新合为一体,赋予传统民族服饰新的生命力。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技艺,通过发展“指尖经济”推动“巧手脱贫”,给手艺者们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

  工坊以“创新促进传承”作为经营理念,现已建立完善苗锦、苗绣、瑶锦、瑶绣等传承可持续发展体系,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居家就业及少数民族绣娘就业致富。到目前已培养及发展绣娘200余名,为更多贫困妇女,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绣娘们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让绣娘们互帮互助,汇聚合力,抱团脱贫。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留守妇女实现就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增收创收,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助推巾帼脱贫行动。

  清花绣坊

  清花绣坊坐落于美丽的浔江河畔,与三江县侗乡国宾馆毗邻,成立于2018年6月,是柳州市首届非遗传承团体,由当地百名侗族刺绣绣娘组织成立的侗族刺绣作坊,是一个集刺绣产品自主设计、研发、制作、销售的工作室。

  清花绣坊固定班底人员中有2人是区级传承人,1人是市级民间艺人,4人是县级传承人。自成立以来,清花绣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包括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内的精于刺绣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高超技艺的绣工队伍,独创用侗绣工艺巧妙地将我县的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团队绣品获奖颇多,蜚声业界。

  清花绣坊现在在同乐乡、洋溪乡、林溪镇3个乡镇6个贫困村有近两百人为其生产侗绣,清花绣坊负责对绣片进行回收、加工、售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户收入,助力精准脱贫。引导侗寨妇女发展侗族刺绣、织锦等“指尖经济”,多渠道拓宽非遗产品销路,让侗族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实现顾家、传艺、脱贫“三不误”,走向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 、规范化管理道路,开辟一条“产业扶贫+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特色多赢“锦绣脱贫路”。

  不忘历史,方得技艺

  不忘初心,方得传承

  让我们行动起来

  为非遗的守护,为技艺的传承

  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期我们将一起探索

  融安龙舟节的历史渊源

  以及龙舟制作技艺

  敬请期待

(来源: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27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