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劳动模范马贵兵:千锤百炼铸银饰 永葆一颗工匠心
精神文明创建 2021-02-15 10:23 《在柳州》APP

  他是土生土长的苗家人,从小跟着父辈学习苗族银饰制作技艺,20多年来,他用一颗匠心传承着手艺,用一双巧手锻造无数精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国家级的多个奖项,成为远近闻名的银匠,他就是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自治区劳动模范、家族第三代银饰制作传承人——马贵兵。

马贵兵正在制作银饰
马贵兵正在制作银饰

  马贵兵是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中坪村人,自幼跟随父辈走村串寨制作苗族银饰,17岁就能独自打制银饰,从此与银饰制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苗族群众中历来流传着“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的说法,苗家人爱银,每逢节日坡会,更会盛装披银,凤冠花帽,胸牌步摇。这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在融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苗家人爱银饰,不仅因为银饰可以辟邪,还象征着长命富贵。”马贵兵说。

马贵兵在向记者介绍银饰作品
马贵兵在向记者介绍银饰作品

  子承父业铸银饰

  传承非遗狠投入

  

  马贵兵自己能独自制作苗族银饰以后,逐步从简单的银饰做起,慢慢做大做强。如今,他已经把工作室从香粉乡雨卜苗寨景区搬到了位于县城不远的梦呜苗寨景区。

  银饰制作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一件银饰至少要经过熔银、捶打、拉丝、镌刻、焊接、洗银等一二十道工序的淬炼,有些银饰品甚至要用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制作银饰同时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有时需要多次返工才能完成。

  马贵兵介绍说:“银饰锻造技艺的难度就是在于,焊接有时候做了一个星期,有时候就是焊接焊得不好,就是要重新要把它熔起来,又重新再编起。”

马贵兵制作的银饰作品
马贵兵制作的银饰作品

  守住心神耐寂寞

  永葆一颗工匠心

  要把一件银饰做好、做精细,除了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外,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把银饰变成做工精巧、图案优美细腻的精品。守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是工匠做好一件精美银饰必备的条件。制作银饰的银子要经过锤、剪、拔、拉以后,才能变成银丝,银丝变成银饰又要有10多道工序。每一次捶打都凝聚马贵兵的心血、每一根银丝都经历过马贵兵反复地打磨。一件件苗家银饰艺术精品的诞生,源于马贵兵认真细致的工作,更得益于他吃苦耐劳的精神。

  “马贵兵这个人很有责任心,对事业、对家庭都很有责任感。我们一起做一件创新的作品,他总是做得非常投入、非常认真。有时候为了赶时间把给顾客的作品做出来,他晚上都是住在工作室不回家。”马贵兵的妻子姚福萍介绍。

顾客在马贵兵的店铺里挑选银饰商品
顾客在马贵兵的店铺里挑选银饰商品

  非遗学堂已建立

  技艺传承有后人

马贵兵的工作室
马贵兵的工作室

  为了把苗族银饰制作技艺传承下去,马贵兵把自己的工作室变成了教室,曾经给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的学生免费培训银饰制作手艺。马贵兵还被特聘为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柳州联合研发基地、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专家。如今,他还免费教授徒弟,希望徒弟能学好苗银制作技艺,传承发扬好苗族文化。

马贵兵在指导学员做银饰
马贵兵在指导学员做银饰

马贵兵(右)与马彦彪(左)正在制作银饰
马贵兵(右)与马彦彪(左)正在制作银饰

  马贵兵徒弟马彦彪说:“我跟马师傅学习银饰锻造技艺已经有四年了,马师傅教我很细致、很认真,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了我。”

  马贵兵从事银饰制作技艺已经有20多年了,每做一件作品他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历经千锤百炼,他铸就了苗家人的“非遗”梦想,更以银丝万缕编织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通过多年的耕耘,马贵兵的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已经有所成就,而对未来的发展,他充满着期待。“下一步 ,我要把我们传统的手工技艺,结合现代的技术,不断地创新,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马贵兵的银饰作品收获荣誉
马贵兵的银饰作品收获荣誉

马贵兵的作品获得多次奖项
马贵兵的作品获得多次奖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努力,马贵兵制作完成的《银手镯》《苗族头饰》《苗族银饰》《纯银编丝银手镯》等多件作品获得了市级、区级、国家级奖项。2019年,他的《银花丝绣球》荣获国家专利证书。他本人先后被评为“柳州工匠”、“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广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广西工匠”等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苗山工匠”。

马贵兵于2020年12月荣获自治区级劳动模范荣誉
马贵兵于2020年12月荣获自治区级劳动模范荣誉

(来源:秀美融水风情苗乡 编辑:黄云波)

211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