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韦相立:为桑蚕事业奋斗终身
我的入党故事 2021-07-03 09:49 《在柳州》APP

  我叫韦相立,出生在河池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从小生长在农村,看到父辈耕田种地很辛苦,年少的我就立志改变传统农耕方式,减轻耕种负担。我十八岁那年考入了广西农学院植保系桑蚕专业,毕业后,我回到了河池,分配在河池地区蚕种场工作,从此与蚕桑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在蚕种场一干就是九年。1997年底,我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柳城县副食品局(蔬菜局)的一名农业技术干部。1998年12月,我光荣入党。

  随后,我调任县农业局任副局长兼县桑蚕办主任,主抓桑蚕生产。那时,柳城桑蚕正处低潮阶段,全县桑园面积仅有4000多亩,全县桑蚕专业人才队伍极缺。我了解到,乡下推广站有两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协调,我采取借调的方式,把这两名技术人员借调到桑蚕办工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为了让农民认可种桑养蚕是一项增收的渠道,我一方面与茧丝稠龙头企业沟通合作,组织有意向种桑养蚕的农户到丝厂参观,让农民真正了解茧丝行情;另一方面我带领养蚕大户和群众代表到宜州、象州等地养蚕专业村学习考察,感受当地蚕农种桑养蚕的丰收喜悦。我还组织人员在全县范围内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巡回大培训,设立圩日定时、定点技术咨询服务点,为蚕农提供便捷的服务。那段时期,恰逢遇上了鲜茧价格持续走高的好时机,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随后几年,我被组织安排到县政府办、县委办工作,协助县领导抓桑蚕生产。此期间,我草拟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桑蚕生产的意见》顺利出台,成为推动全县桑蚕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2005年4月,我回到县农业局任党委书记,除了负责党务工作外,还分管桑蚕生产。组织给了我更为广阔的施展舞台,作为共产党员,我深知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从基础抓起,抓技术队伍建设,抓示范村,抓蚕种场建设,抓小蚕共育基地,抓人蚕分离规模化、机械化养蚕示范区,抓桑枝食用菌推广、蚕沙综合利用、饲料养蚕等一系列新技术。十多年来,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果。2010年,柳城县获广西桑蚕十佳县荣誉称号。2016年,全区首个四星级现代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禅韵丝缘)获准区级认定。2016年,全县桑蚕面积已经达到16.05万亩,鲜茧产量1.8万吨,产值近8亿元。县内拥有4家缫丝企业,桑蚕生产已经成为柳城县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科技的加快发展,农业包括桑蚕产业正在发生变化。作为一名桑蚕专业技术人员,我深知未来的桑蚕产业,最终出路还是靠农业机械化。于是,我开始下意识地去了解和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我先从实践开始,学电焊、练切割,之后找来书本学习机电知识、轴承齿轮链轮知识、变频技术和数控技术等。经过几年摸索和效仿,2013年,我带领团队共同研发的滚筒筛喂蚕机和塑料收蚁盘,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15年,我服从组织安排,退岀了领导岗位。后来,我主动向局领导班子提出申请,做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深入一线,面对面地为蚕农授课指导。

  在乡下工作的这几年里,我一边做好我负责的行政村扶贫工作,一边找时间钻研小蚕自动化生产机器。经过五年的摸索,2020年下半年,全区第一条自动化小蚕养殖生产线在柳城县对河村塘进屯桑蚕养殖示范基地投入运行。该生产线获得了国家8项专利,刷新了全区自动化养蚕技术的空白。小蚕自动化养殖生产线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小蚕养殖效益,同时也降低了养殖成本,据测试,运用自动化养蚕生产线可以减少人工15倍。该项目研发成功得到了自治区桑蚕办专家的高度评价。去年十月,全区桑蚕生产工作研讨会就在柳城召开,这个项目得到与会的各市县的桑蚕技术人员高度认可。

  有人问我,你的生产线图纸是谁画的?我都不好意思跟大家说,我们没有一张图纸,这生产线都是我们凭自己的构想,经过几百次实验组装,一点点做出来的。为了造出这条生产线,我们的研发团队都学会了裁、割、钻、焊的技术,整个生产线都是用钢条焊成的框架,配上市面买来的电机,运用机械原理进行实验调试,最后达到了协调的运行标准。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没有忘记要为老百姓解放生产力,提高他们的种养技术。在下乡担任新农村指导员期间,我多次为农民开班传授养蚕技术,每走到一个村我就跟蚕农交流,五年来,我认识完了,这些蚕农没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对河村是全县的贫困村,农民通过养蚕实现了脱贫增收,2020年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小蚕自动化养殖生产线,今年我带领的研发团队,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改进生产线,我们要在技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在柳州》)

212ms

在柳州

柳州人的APP

立即下载